![]() |
楼主(阅:11246/回: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写作时间不详。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也存在争议。一说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情感因徐志摩突然去世而有变,由心灵相通的欣赏和恋慕变成了追念和感怀。另一说此诗的轻快灵动的情感基调却与追怀无关,是对生命的赞歌,而非情诗。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当前的学界对于林徽因女士此诗创作意图的理解基本趋于同一,即这首诗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但结合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情感有关表述及她的情感历程,联系她当时的心境,仔细揣摩分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可以看出这样的动情之作如作为她为徐志摩写的情诗,在他去世之后几年才出现,是不太符合现实和情感逻辑的;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是绝对可能的。故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四行诗节韵式的变化更充分体现了林徽因对新格律诗的探索。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你是人间四月天》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以看出,林徽因对新诗诗体形式的开拓有一定的贡献。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 将建筑艺术与诗歌创作相结合, 其诗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艺术特色。诗中女性的细腻与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使得林徽因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也独具风格。而诗中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表现, 是传统格律诗所不具备的。正如梁从诫先生所说, “在我国白话诗的园地里, 走了一条旁人没有走过的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类诗歌在句式与韵式、字数与句式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格律诗的继承和发展。这既受到新月诗派的影响, 又对其有所超越, 形式变化多样而又不失匀整与和谐。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代表的,诗人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审美理念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注重建筑美的楼梯式、对称体和图案体等诗体, 这类建筑美的诗行仍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
1/ 1 1
|